重庆潼南区:报废汽车与动力电池的“变废为宝”之旅
发表时间:2025-03-29 09:46:19 点击次数次
《 人民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08 版)
在重庆市潼南区,一台通常在二手市场上只能卖到3000元的报废汽车,却能以4000元的价格成交。这多出的1000元,正是当地汽车回收拆解企业通过精细拆解和高效利用所挖掘出的价值。
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引领着潼南区汽车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该区目前已汇聚了20多家汽车再制造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每年,有超过10万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废汽车在这里经过严格的查验、精细的拆解和再制造,焕发新生。
潼南区地处成渝两大汽车市场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便于从两地回收并梯次利用报废汽车。区委书记文天平表示,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报废汽车亟待回收利用,潼南区正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融入重庆市新能源车产业链,重点发展汽车后市场产业。
在弘喜汽车公司的拆解车间,记者目睹了高效回收的全过程。车门、轮毂、蓄电池、发动机等高价值零部件被精心拆解、分类存放,而剩余部分则送往破碎车间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先进的破碎设备和精细的分选工艺,铜、铝、塑料等有价值的材料被逐级分选出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能将报废汽车“变废为宝”,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其价值。在弘喜汽车公司,工作人员会利用仪器扫描车辆识别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来评估其价值。2024年,该公司成功回收拆解了4万余台报废汽车,产值高达2亿元。
通过打造汽车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潼南区实现了“一车多吃”的利用模式。一辆报废汽车不仅可以在二手车销售、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储能、零部件修理等多个领域再次利用,还能提炼贵金属、进行汽车再制造以及废料处理等,从而充分挖掘其价值。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问题,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潼南区展开了探索。该公司围绕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进行生产,将“退休”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检测重组,用于三轮车、农业机械、通信基站、路灯等场合,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当电池容量降至两三成时,公司会再次回收利用,拆分处理电池,提炼出锂、镍、钴、锰等贵金属,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此外,新能源动力电池循环科技产业园也在潼南区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产业园将布局新能源三电维修网络培训中心、新能源整车精拆、零部件再制造等多个业务模块,打造5G+全链接智能工厂,构建完整的汽车后市场生态系统。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除了贝思远公司,重庆棱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积极投身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开发。该企业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精细拆解和高效回收,成功将其转化为碳酸锂等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
潼南区经信委主任蒲骥指出,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如贝思远、棱镜等领先企业,并期望通过它们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为了确保报废汽车和动力电池能够形成稳定且高效的回收与销售渠道,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弘喜汽车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自主开发的“车巢”手机应用,不仅为车主提供了便捷的线上估价和线下交车服务,还拓展了二手汽车零部件的选购渠道。目前,该应用已吸引了超过30万的用户注册,显示了其强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贝思远公司也面临着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挑战。该公司总经理张宏旺表示,虽然公司目前主要依赖自有渠道进行回收,但废品站回收废旧电池存在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不容忽视。同时,单个公司建设回收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统一标准。因此,他们呼吁布局共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站,以更好地解决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
潼南区正围绕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报废汽车的拆解以及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等核心业态,积极构建汽车后市场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未来,该区还将进一步衔接全市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成为成渝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